?
摘要? 發酵豆粕能降低抗營養因子水平,提高豆粕的利用率,因而作為一種新型蛋白源在斷奶仔豬生產中進行應用,就發酵豆粕在仔豬生產中應用的研究現狀進行簡單介紹,為發酵豆粕在仔豬生產中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1? 大豆中抗營養因子概述
豆粕是畜禽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其粗蛋白含量高,并有較平衡的氨基酸組成,但由于豆粕中存在多種抗營養因子,尤其是近年來動物營養學研究顯示,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限制了幼年動物對蛋白質的有效吸收,影響了豆粕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去除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豆粕的利用價值,一直是動物營養學者的研究焦點。日糧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和大豆抗原對動物的不良影響較大,因此,主要研究的是對這三種抗營養因子的去除效果。主要處理方法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處理,就目前研究狀況看,從去除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出發,熱處理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中,膨化處理是最理想的方法。適當加熱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營養因子活性喪失;加熱不足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營養因子破壞不充分;加熱過度又會破壞熱敏氨基酸,特別是會使賴氨酸和精氨酸變性,從而降低大豆蛋白質品質。從去除抗營養因子的效果看,對豆粕進行發酵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微生物發酵法對豆粕處理的特點:1)經濟、成本低,不需要加熱或添加化學試劑,無化學殘留,應用比較安全;2)對飼料營養成分的影響與破壞較小,不會造成營養價值降低。并且能使營養物質更易被動物吸收;3)與添加單一的酶制劑相比,可同時去除多種抗營養因子;4)豆粕細胞壁破壞更加徹底;5)增加了微生物活的菌體,有利于動物腸道菌群的平衡;6)發酵過程中水解大豆蛋白為氨基酸、多肽及寡肽等小分子物質。
2? 發酵豆粕在養豬生產中的應用
??????? 斷奶仔豬由于其消化道生理功能發育不完善,內源酶分泌不足,所以對飼料營養源質量要求高,蛋白質營養是斷奶仔豬營養的核心,對仔豬的生長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適宜的蛋白質供給可顯著提高仔豬抗病力和成活率,促進其生長發育。因此,發酵豆粕在仔豬生產中的應用較廣泛。
2.1? 發酵豆粕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 豆粕經處理,使其中的抗營養因子去除或減少,能有效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劉春雪(2006)將發酵豆粕設4個梯度組,即5%組、10%組、15%組和20%組,配制4種斷奶仔豬日糧分別飼喂4組試驗豬,結果表明:隨著發酵豆粕在斷奶仔豬日糧中用量的增加,仔豬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顯著增加,飼料轉化率也得到改善,10%、15%和20%發酵豆粕處理組的腹瀉率依次比5%處理組下降了15.05%、56.99%和77.42%。Li(1990)的試驗結果表明:飼喂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營養水平相當,試驗組在斷奶仔豬日糧中以發酵豆粕替代部分進口魚粉和乳清粉,試驗組仔豬29日糧斷奶后2周內,生長速度達到255.61g/d,較對照組高8.37%,試驗組腹瀉指數為5.31,比對照組降低34.2%,試驗組料重比為1.38,較對照組下降5.1%。盤木水(2005)對發酵豆粕替代代乳品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斷奶仔豬日糧中使用發酵豆粕,其在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飼料報酬上比代乳粉1好,分別改善22.22%、4.67%和6.77%,差異顯著;與代乳粉2比較差異不顯著。在腹瀉率方面,發酵豆粕組比代乳粉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在斷奶日糧中使用發酵豆粕替代代乳粉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可完全替代代乳粉,并對仔豬的生產性能無顯著影響。鄭云峰(2006)用發酵豆粕代替魚粉和膨化大豆、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發酵豆粕組斷奶仔豬的平均日增重與魚粉和膨化大豆組差異不顯著,而與試驗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組差異顯著,提高3.57%。發酵豆粕組平均日采食量比魚粉和膨化大豆組、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組顯著提高,分別為4.27%和4.07%,3組試驗豬的飼料轉化率有一定的降低,但差異不顯著,發酵豆粕組斷奶仔豬的死淘率比魚粉和膨化大豆組、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組顯著降低,分別為52.4%和44.12%。發酵豆粕組仔豬的腹瀉率也顯著降低,發酵豆粕組比魚粉和膨化大豆組、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組分別降低27.13%和54.57%。李紹章(2008)研究表明:發酵豆粕替代魚粉和乳清粉在斷奶仔豬日糧中的使用均未影響仔豬日增重,而且對提高仔豬日增重具有一定效果。當發酵豆粕、魚粉和乳清粉以一定比例配合使用時,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呈改善趨勢。章世元(2008)在試驗組中分別添加17.5%和35%的發酵豆粕,試驗組仔豬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分別提高13.90(P<0.05)、50.55%(P<0.01),35%發酵組仔豬平均日增重也顯著高于試驗17.5%發酵豆粕組(P<0.05)。各組仔豬平均日采食量差異不顯著,但有隨發酵豆粕添加量增加而增高的趨勢。35%發酵豆粕組和17.5%發酵豆粕組料重比較對照組分別降低19.47%(P<0.05)和4.21%(P>0.05)。35%豆粕組(P<0.01)和17.5%豆粕組(P<0.05)仔豬腹瀉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馮杰(2007)分別飼喂以普通豆粕為對照組,微生物發酵豆粕為試驗組的日糧。試驗結果表明:飼喂微生物發酵豆粕使仔豬料重比降低8.39%(P<0.05),腹瀉指數降低39.96%(P<0.01)。劉欣等(2007)將試驗豬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飼喂含普通豆粕和微生物發酵豆粕(FSBM)的日糧,結果表明:飼喂微生物發酵豆粕使仔豬料重比降低5.56%(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8.33%(P<0.05)。Kim等(2003)發現,在育肥豬飼料中添加5%的微生物發酵豆粕能顯著提高其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劉春雪(2005)的研究結果表明:抗斷奶應激仔豬試驗料與商品普瑞納仔豬顆粒料相比,能極顯著提高仔豬斷奶周內日采食量,顯著提高仔豬日增重,緩解斷奶應激。盧亞萍(2007)的試驗結果表明:仔豬飼喂微生物處理過的豆粕的料重比降低4.20%(P<0.05),增重提高8.89%(P<0.05)。
2.2? 發酵豆粕對仔豬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 發酵豆粕由于有效去除了各種抗營養因子,使其營養物質更利于斷乳仔豬消化吸收,因此,對豬的血液生化指標有改善的效果。章世元(2008)在試驗豬種分別添加17.5%和35%的發酵豆粕,飼喂20d后,BUN分別較對照組降低4.13%和5.23%(P<0.05),T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5%的替代量達到了顯著水平,GLU(血糖)顯著高于對照組,分別提高了16.94%和23.50%。馮杰等(2007)的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飼喂微生物發酵豆粕使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39.47(P<0.05),這表明,經微生物處理能顯著提高氮的利用率。
2.3? 發酵豆粕對仔豬免疫功能的影響
??????? 劉欣等(2007)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發酵豆粕組試驗豬的腸系膜淋巴結系數提高2.08%(P<0.05),這表明,發酵豆粕促進了仔豬免疫器官的良好生長,直接增強了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IgG降低21.43(P<0.05),其原因可能是:發酵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被有效降解,減少了對仔豬的免疫刺激效應。在CONA刺激作用下,SI下降63.74%(P<0.01);在LPS的刺激作用下,SI下降47.67%(P<0.01),這可能與發酵后豆粕中抗營養因子和抗原蛋白的消除有關。
2.4? 發酵豆粕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 劉春雪(2006)的試驗結果表明:在斷奶后14d試驗期間,平均每頭豬所獲效益隨著處理組發酵豆粕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15%和20%處理組比5%處理組分別多獲益1.14、5.18和5.77元。鄭云峰(2006)用發酵豆粕代替魚粉和膨化大豆、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在30d的試驗期間,發酵豆粕組分別比魚粉和膨化大豆組、大豆濃縮蛋白和豆粕組多獲益2.04和7.74元。
3? 小結
??????? 發酵豆粕由于提高了斷奶仔豬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和免疫功能,并改善血液生化指標,從而提高養殖效益。因此,在大力提倡綠色安全健康養殖的今天,采用發酵技術法消除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豆粕的營養價值,對緩解我國優質蛋白質飼料原料不足,減少養殖業對動物性飼料原料的依賴性,降低養豬業的生產成本,提高飼料的安全性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